梁启超说:教育很简单,只需坚持一个原则,就是以身作则

分类: 365bet滚球网站 时间: 2025-07-11 21:59:16 作者: admin 阅读: 7714
梁启超说:教育很简单,只需坚持一个原则,就是以身作则

在他看来,成人比成才重要得多;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,他说,做人第一,能力在其后。

有的人一路把孩子送上了名校,孩子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,就是因为没进行人格教育。

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出息,关键是否人格健全。

这点,梁启超做的很好,他不在乎孩子文凭多高,只在乎是否学到了东西,是否有进步,是否有底线。

从戊戌变法,到思想启蒙,梁启超始终投身于爱国救亡的民族运动之中。

有他做榜样,他的子女自然也心怀家国,坚守底线。

这九人当中,曾有七人远赴海外的知名学府求学,但学成后无一例外都效力于自己的祖国。

梁思永从哈佛毕业后,投身国家的考古事业;

梁思忠从美国军校毕业,毅然扛起枪成为了一名战士,最后病死军中;

梁思礼在新中国急需人才之际回国,参与设计火箭和导弹;

梁思宁早年参加新四军,成为优秀的战士;

中科院院士,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曾说:“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财富,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‘爱国’”。

可见,梁启超对他们的爱国教育很重视,他们才会牢记于心,并付诸实际行动。

既能成为大学者,也能成为一名战士。

这是家庭教育中总被忽略的点,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人格教育,于是出现了一批批眼高手低,精神无法自立的“巨婴”。

02

鼓励大于评判

在子女求学路上,他从来不会乱加评判,而是鼓励。

梁思庄刚到加拿大求学时,第一次考试时只拿了第十六名,非常沮丧,梁启超知道后,写信安慰她“庄庄,成绩如此,我很欣慰了,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,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,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,真亏你了。好乖乖不必着急,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。”

后来,梁思庄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,梁启超又说“你们几个个个勤奋学习,慢慢来,不用着急,如果因为学习而生病了,得不偿失”。

意思很明确,我看到了你的努力,这就够了。

这种精神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太难得了。

要知道,成绩是所有家长和孩子追求的目标,其过程怎样的艰辛,却很少人在意。

只能说,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才会和梁启超是一样的想法吧。

难能可贵的是,鼓励的教育理念比我们提早了一百来年。

鼓励属于积极心理暗示的一部分,能够为孩子提供巨大的精神作用,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。

作为家长,你有没有对孩子进行鼓励呢?

03

陪伴孩子,事事过问

梁启超跟很多父亲不一样,因为他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,与父爱如山这一形象相反。

他给每个孩子起了不同的昵称,大女儿思顺为“大宝贝”、“我最爱的孩子”,三女儿思懿外号“司马懿”,小儿子思礼叫“老白鼻”(老baby)。

想让孩子知道,你们是独一无二的。

陪伴孩子更是很多爸爸做不到的,不是在打游戏的路上,就是在玩手机的路上。

总是说自己忙,实际是怕带孩子的苦和累。

梁启超对孩子是尽心尽力的,孩子生病的时候,他亲自探望护理;孩子平时的穿着打扮,他都会亲自过问,甚至女儿选衣服的花色,他也会提出自己的适当建议。

即使是因公外出,也保持着和孩子通信的习惯,就目前保存完好的家信有400多封。

很明显,他把孩子的教育看成了自己的事业。

而其他的爸爸,把孩子看成了负担,不愿陪玩,不愿交流。

我们差的不止一点点。

04

看重孩子的兴趣

兴趣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。

梁启超是大学者,他的9个子女从事的事业跟他差别很大,因为他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。

有时候孩子不知道选择什么,他也只是提出意见。

他曾建议二女儿梁思庄学生物学,因为这个专业国内奇缺,以后肯定有前途,但思庄明确表示不喜欢生物专业。

梁启超马上回信,表示理解:“凡学问最好因自己性之所近,往往事半功倍,你离开我很久,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,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,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。”

梁思成,梁思永面临专业选择时,他说“选择国内奇缺但有发展前景的冷门专业”,于是,梁思成选择了建筑,梁思永选择了考古,事后也证明了他的眼光独到。

尊重孩子的兴趣,把选择权交还孩子,自己做好引导,现代父母缺乏的品质,梁启超都具备了。

尤其是选择权,现在的家长控制的太严了,怕孩子“误入歧途”就帮孩子选择。

就像我昨天写了一篇文章《211大学毕业证被藏8年:毁掉孩子的方法,就是为他选择人生》中说,父母只是参与孩子的成长,不能替孩子选择人生。

关于兴趣,犹太人做的很好,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找到兴趣要紧。

05

言传不如身教

想要孩子孝顺你,你就去孝顺你的父母;

想要孩子尊重你,你得会尊重别人;

想要孩子自律,首先你得自律。

教育孩子很简单,就是以身作则。

杨绛说过,好的教育,榜样的作用很重要。

梁启超9个子女中最重要的品质是啥?爱国情怀!

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,这种精神就是来源于父亲的榜样。

从戊戌变法,到思想启蒙,梁启超始终投身于爱国救亡的民族运动之中。

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,是最简单,也是最困难的。

简单到令人怀疑,难的是没人愿意尝试。

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别人的智慧,运用在自己身上。

私信领取《正面管教》电子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