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困来袭,如何恢复精气神?

分类: 365bet滚球网站 时间: 2025-07-05 00:47:19 作者: admin 阅读: 9242
春困来袭,如何恢复精气神?

春日万物生机盎然,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之势,朝气蓬勃、精力充沛、积极向上。然而,有一部分人却精神不振,哈欠连天,俗称“春困”。

中医如何认识春困?

冬春季节的转换,人体阳气从藏转为发,气血向外走。如果本身气血两旺的人,能较好地适应这一转变。如果人体血气不足,就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。这主要因为人体内阳气跟不上外界阳气升发的步伐。

脾胃升降失常

《内经》云:春气者,病在头,年高气弱,清气不能上升头面,故昏闷尔。

春天阳气升发,阳气上升至脑窍则神清气爽,头脑灵活;阳气不升,则气血、营养物质无法运送至大脑,容易导致头脑昏蒙。

脾胃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重要枢纽,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,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。若这个平衡打破,就会导致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。脾不升清,不能将水谷精微等清阳之气吸收并上输于心、肺、脑;同时,胃的通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,从而导致湿邪等浊阴蒙住清窍。故而人体会出现神疲乏力、容易困倦、嗜睡等「春困」症状。

肝木克脾土

春天在五行中属木,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,因此春天正是肝旺之时。肝气太过,则会克制脾土。脾土受损,气血生化乏源,无以化神。

加上春季气温渐升,北方地区冰雪开始融化,外界环境水湿增加,湿邪过盛,脾胃容易被困住。痰湿最易蒙蔽清窍,导致头目昏蒙、嗜睡怠惰。

肾阳不足

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”。

发陈就是生发冬天里储藏在体内的肾阳之气,如果冬天储蓄不足,春天就没有足够的阳气来生发,特别是人体上部头面等处的阳气就不足,就会出现哈欠连天、昏昏沉沉的现象。

展开全文

这些方法可以缓解春困

THE SPRING EQUINOX

01

调整作息

阳气的升发和闭藏与睡眠密切相关,清醒时,阳气行于表;睡眠时,阳气行于内。春天应「夜卧早起」,以助于阳气升发。睡眠时间上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较为适宜。适当的午睡30分钟也是很好的选择,切记睡眠时间不宜太长,否则会越睡越困。

特别提醒,年轻人应尽量少熬夜,因熬夜极易伤及人体阳气,会更加昏昏欲睡。

02

运动解困

运动时间建议在太阳升起之后。最佳的运动方式是「广步于庭」,即选择一些相对舒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八段锦、踏青等。

没有活动条件的朋友可以伸懒腰。通过伸懒腰,四肢舒展,伸腰展腹,全身肌肉用力,并配以深吸深呼,可起到吐故纳新、行气活血、通畅经络关节、振奋精神的作用,是最经济实惠的懒人运动了。

03

按摩解困

十指梳头法

以指代梳,指尖着力于头皮,双手同时进行,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。手法以揉为主,柔中带刚。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,约1分钟。

擦额头

弯曲两手食指,以食指中节并贴于额部用柔力向两边分摩至太阳穴后,揉太阳穴,顺揉三圈,逆揉三圈为一次,共做三次,此法可以除脑晕,防感冒。

按揉穴位

百会穴:位于头顶,两侧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交点,指按可触及一骨性凹陷即为本穴位置。

四神聪穴:位于头顶部,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,共由4个穴位组成。

风府穴:位于项部,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,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。

如果困倦疲乏持续无法缓解,影响工作和生活,并 伴咽痛、记忆力下降、睡眠紊乱、情绪变化(焦虑或抑郁)等精神症状,需及时找中医调治。

陆长玲,国际针灸师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联盟常务理事。中国中医一带一路代表团成员,曾前往多国传播中医文化,以辨证准、见效快深得当地官员及群众喜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